在鞍子河做一个业余木工
说起做木凳,还有一段前因可供参考。那是在每次主题活动或者营期活动的时候,我们一群大朋友在吃午饭时都会端着碗在保护站屋檐下蹲成一排,场面可爱有趣又稍显可怜。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个小问题我们做一些既环保又美观的木凳不就解决了嘛!
木凳的原料,我们就地取材——森林枯倒木。几十年前,鞍子河还是一个林场的时候,人工种植了不少柳杉。由于种植密度较高,有的树木接受不到充足的光照和养分,遵循自然界优胜劣汰的法则,一些处于弱势地位的柳杉就逐渐枯倒。
做木凳的整个工序大致是:原料运输——树木切段——剥皮——抛光——上油——晾干
原料运输
木凳所需的所有木头都是由保护站常年笑呵呵的周哥,以及江湖人称“古一刀”的古三哥在我们这群“木工”上山之前就从森林中搬到了保护站。
两位哥不仅力气大、身姿矫健,而且经验丰富。这些生长了几十年的树木虽然枯倒了,重量却不轻,加上山路湿滑陡峭,运输过程不可谓不辛苦。最艰辛的是抬着倒木走斜坡,一个走在上面一个走在下面,倒木的重量不均,很难保持平衡,为了将这些倒木运回保护站,很是费了些力气。
树木切段
整段倒木从山上运回来后,先将它们摆在角落一段时间,蒸发掉一些水汽,然后选一个好天气,用锯子把它们锯成凳子般高度的木墩子。这道工序还是由三哥和周哥负责,在保护站其他人的协助下,三哥快准狠地手起“锯”落,一段段木头应声落地,木凳的雏形就逐渐呈现出来了,周哥再对木墩子进行筛选,将不合适的放在一边,合适的摞成排等待进一步加工。
防灰尘的口罩,帽子,袖套,围裙,手套……大家全副武装好了后,就要开始细致活儿了!
剥皮
树生长着的时候,树皮本是保护树的盔甲。现在,为了让木凳保存更久,要将树皮剥掉,再刷上防腐的木油。不曾想,我们强行剥树皮的行为激怒了它们,它们报复性地不断将自己的碎屑扑向我们的脸上、身上、脚上,弄得我们灰头土脸的!
平时爱好做美食、说话娓娓动听的雅蓝小仙女,当磨刀霍霍向木凳时姿势还是非常到位的。做事非常干净利落、心态非常年轻、做饭超好吃的四姐和王姐将认真剥皮完了木头转交给负责抛光的梅子、子君和丹丹。
抛光
手持打磨机,尝试不同的打磨片,最后选到合适的磨片。拿打磨机的手要稳如磐石,盯着木头的眼神要坚定,对待木凳的心要虔诚。因为打磨得越仔细,凳子就越光滑,下一道工序——上油的效果也会更好。
梅子平时柔软且充满诗意和正能量,当她手拿打磨机时,更像是在用笔作画;勤俭持家美丽大方,深得上至80岁老奶奶下至3岁小朋友欢心的有志女青年子君在抛光这件事情上也毫不含糊;为木凳换新装的事情在能动手就不愿动口的丹丹眼中也简直是小菜一碟。
打磨机“嗤嗤嗤……”的声音此起彼伏,木头上的细纹也慢慢呈现出来——光滑清晰,忍不住想要数数上面的年轮。如果木头上面的纹路看起来像是某种图案,这更会令我们惊喜不已。
左上角的树31岁,不信你自己数数
剩下两个木凳上的花纹像不像千足虫
上油
上油的目的是让木凳在户外没有那么快腐烂坏掉,看似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但一定要耐心刷均匀,一层一层,孜孜不倦,不紧不慢。
这个细致工作就交给了我们外表严肃内心柔软,很照顾项目组女孩子们的蒋哥。在他的指挥下,做起事情来条理清晰有逻辑,笑起来超美的星姐,以及项目组唯二之一的勤劳孝顺顾家且身兼各项技能的男生小邱,也就跟着一起有条不紊地刷木油了。
因为要等木凳的上面部分干了之后才能翻过来刷下面的部分,所以就急不得。
晾干
晾干是做木凳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耗时最长的工序。在年均湿度约为93%的鞍子河,我们只管把木凳摆放得当,然后一切就交给山里的风了。
做一张小小的木凳,其实是一个系统的“大工程”。虽然辛苦,但我们心里是非常欣喜的,令我们欣喜的原因不外乎这几个:
我们是一群能动手就不会想停下来的人,大家一起劳动很温馨;
好久没有上山了,能到山上来看看大家很开心,包括看山里的动植物们;
想象着木凳完成时,有着满满的成就感呀,并且凳子还是我们自己使用;
get到了新技能,离木工更进一步!